中国茶业发展趋势是做“小而美”?还是“大而强”?

2021-01-15

多年来,芳儒茶叶董事长王建国一直思考和研究着如何做好茶行业的理论和实践探索,让老百姓知道什么是好茶,进而服务中国茶企转型发展。


 据了解,在全球茶叶产业中,我国茶园面积、茶叶产量和消费量占比分别达到60%、46%和35%,是当之无愧的世界茶业第一大国。目前全国有20个省、市、自治区产茶,近8000万人从事与茶相关的产业。


世界主要产茶国印度、日本等规模化的生产线已经普及,国际跨国茶企主攻标准化生产和品牌打造。我国主攻方向是创制名优茶单品,追求差异化的“小而美”。我国以茶为农业特色支柱产业的县区有100多个,每个地方都有区域化产品。茶叶企业数量多、规模小,茶叶品种品类多,有规模、有影响力的大品牌少。


如何破解中国茶品牌困境?


芳儒茶叶董事长王建国认为,我国茶产业发展既要遵循传统生产方式,也要有效衔接现代化、工业化发展道路,“我国茶产业依然保有自身特色,很多地方祖祖辈辈采茶、吃茶,走农业化生产道路。打个比方,中国茶叶受天气影响大,今天茶叶是一种品质,明天天气不好,茶叶又可能表现出另外一种品质。传统生产方式需要改变和创新,才能应对现代化市场的挑战。”

                                               王建国(右一)

中国茶叶要更好地走向世界,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文化壁垒是一个问题,更重要的是品质稳定,食品安全过硬,同时也需要茶企针对不同地区的文化特点和居民茶饮需求来调整发展战略,“中国茶叶需要提高自身品质。比如,日本茶叶在欧美高端市场有很高知名度和美誉度,因为有强有力的品质为基础。这些都是中国茶叶需要继续提升和借鉴的。”


在王建国看来,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不同的人对于茶文化的理解不同。消费者对于色香味形的理解,对于产地和工艺的要求,甚至对于茶叶匠人的要求,也不尽相同,这导致了中国茶叶品牌众多,但是茶产业规模无法扩大,名优茶的优势建立不起来,中国茶叶消费也呈现百花齐放的状态。


“我国茶业种植标准化和专业化欠缺,现在劳动力成本上升,百姓消费理性化程度也在增强。”夏涛表示,眼下,需要将科技创新转化为技术创业,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产品优势、经济优势,树立茶业品牌优势,将百姓目光和消费聚焦到品牌茶叶身上,聚焦到优质茶企身上,才能带动产业提质增效。


王建国认为,让百姓推广良种也有困难。让乡亲们砍掉祖辈传下的茶树再种,他们可能不会答应,因此导致小特色、小产聚。“乡镇茶厂、合作社茶厂遍地都是,龙头企业少,组织化程度比较弱,产业化程度低。仅普洱茶一个品种,就有几百家企业在生产,同时产生几百个品牌。”

        

 “当下,茶叶大多都是作为原料出口,被国外企业拼配。我们应当利用文化交流契机,依托‘一带一路’战略,抓住机遇,让优质茶企走出去,破解茶业‘大而不强,彰而不显’的局面。”王建国认为,目前,真正去基层从事茶研究的毕业生还不够,高校应该结合产业发展来教育培养学生,推动现代茶产业长久发展。


“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都要下功夫,用健康理念来拉动消费,用科学语言来阐释老祖宗的经典,让人喝茶喝得‘明明白白’。”

      

    “国际饮茶习惯和我国存在巨大差异。打个比方,阿塞拜疆喝红茶时要加入花草,有时候会加糖、奶、柠檬汁等。”张正竹结合出国研究经历介绍,如果想让中国茶更好地走出去,要大力宣传中华茶文化,挖掘东、西方都认同的茶文化精髓,让外国人的茶杯泡上中国的好茶。


    “从大到强,关键是要打造驱动茶产业发展的强劲‘中国芯’。”芳儒茶叶董事长高度关注国内外茶业研究发展趋势。他认为,必须加快基础研究,走在国际同行前列,同时打通基础研究和产业发展的“经脉”,既讲清茶的益处,又生产品质好茶。